Thursday, November 13, 2008

坚持心中的理想

算了吧!
新纪元学院接下来的路线,料与国立大学及其他私立大专没有什么两样。
董总和叶新田已经决定把新纪元学院推向“商家做主”。料接下来新纪元学院不会朝向校园民主、学生教授自治的路线发展。

叶新田也会带领董总全面拥抱“资本主义”,即是董总是老板,家长学生是顾客,讲师、主任等是员工,“社会主义式”或“华教传统式”的“战友”将会是过去名词。

再见华教战友!再见并肩作战!再见平等!再见互相支援!
欢迎主仆如冰!欢迎我上你下!欢迎控制!欢迎彼此分裂!

新纪元学院接下来有多开放,我们拭目以待。接下来的“老板”会不会秋后算账,清算学生会、学捍会、讲师等,还是个未知数。

如果我是叶新田,接下来就会模仿国立大学学生事务处的手段,搜寻亲“董总”或“叶新田”学生,以组成“亲叶董阵线”,以压制这些学生会、学捍会、前进阵线、社会关怀小组等“叛逆”的学生组织。

当然,我还是希望叶新田回头是岸,看在他以前的奋斗上。

3 comments:

糊涂侠客 said...

其实很多人对新纪元学院的历史不是很了解,包括我本人。不知您可否谈谈它的由来吗?

Robert Lua Khang Wei said...

你可从这两个网站轻易了解“独立大学运动”。
http://www.djz.edu.my/resource/dz50book/ZhuanTi/ZhuanTi06-2.htm

http://www.djz.edu.my/180/induniv/welcome.htm

独立大学运动在我国华文教育运动史上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件。首先,它显示了华教工作者敢于与不合理的行政措施抗争、敢于寻求突破的维护民族教育的坚决精神。其次,在六十年代大多数华文中学被迫改制为英文中学,华文独立中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它有如一道电光划过沉沉的黑夜,唤醒了广大群众起来维护我们的民族教育。独大运动在各地所引发的筹款活动,风起云涌,万众响应,标志着我国华文教育开始群众化,为后来的独中复兴运动奠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独大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民间运动,一方面它反映了少数民族语文和教育被压制的事实,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广大群众争取应有权益的愿望和决心。

独大虽然官司打败了,然而独大运动中所展现的那种热爱民族教育、敢于向不合理的措施及言论抗争的精神,永远都闪耀在所有华教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心中!

Robert Lua Khang Wei said...

1969年5月8日,联盟政府在大选前二天,为缓和华裔选民的不满而批准独立大学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。五天后却发生五一三事件,局势混乱,国家进入紧急状态,导致独大筹款活动被禁止,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因此而在这五年内处于冬眠期。在这期间内,虽曾于1971年提呈“独立学院”计划书,但最终遭到回拒。

1977年8月10日,独大有限公司假教总大厦召开董事会会议,决定推动签名盖章运动并在十二月
间向最高元首提呈请求恩准创办独立大学之请愿书。这项签盖运动受到华团及政党热烈响应,签
盖的单位高达4238个,代表了华团共同的意愿。次年1月30日,独大理事会以双挂号邮寄方式将
独大请愿书与签盖录提呈最高元首;副本致:(1)首相拿督胡先翁;(2)教育部长拿督慕沙希淡及(3)全体国会议员。

可是独大的申办,遭到政府的反对。这段期间,教育部长拿督慕沙希淡一再强调独大的申办是不
被允许的。他在4月6日的国会发言中宣称:“如果独立大学这个问题加以扩大的话,其后果一定
会危害到我国的亲善精神。”同时,他也在9月17日的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,当局拒绝独立
大学申请的3大理由:(1)由私人机构倡办;(二)教学媒介为华文;(3)只收华文中学生。

1978年9月18日,独大理事会特别会议议决,将以政府违反宪法152条保障各族有权发展母语教育
的理由,力争独大的创办,并且订于10月29日在吉隆坡召开“全国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”。可
是,此大会最终遭到总警长援引内安法令禁止召开,而无法如期进行。

自11月15日独立大学理事会发动一人一元运动后,各地就一呼百应,纷纷成立“一人一元独大法
律基金工委会”,以协助法律基金的筹募。1979年2月2日,独大主席正式收到国家元首通过首相
署拒绝独大申请的覆函。于是,独大理事会议决照原定计划起诉政府,并于1980年9月16日正式
入禀吉隆坡高庭。

1981年9月28日,独立大学诉讼案在吉隆坡高庭开审,由女皇律师迈克贝尔出任独大案的辩护律
师。经过九天的聆审,高庭法官阿都卡迪宣判独大败诉。尽管如此,独大理事会并没有因此而放
弃独立大学的申办。1982年2月15日,独大上诉联邦法院,由五位法官联合审讯。最终,联邦法
院以4比1多数票驳回上诉,同时宣判独大案涉及宪法问题,不准上诉英国枢密院。

虽然,申办独大最终宣告失败,心愿无法兑现,但“独大”这名词却永远烙印在所有人的心中,
成为发展华文高等教育的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