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November 19, 2009

福建会馆

记得每当有人问我在哪里工作时,我都会回答“雪兰莪福建会馆”。当然,听到我答案的朋友都会愕然,可能会心想怎么有年轻人要去会馆做工。

没错,现代大多数人对会馆的印象都是“老人聚集的”、“古老的场所”、“打麻将”、“奖学金”的地方,也就是老人聚集的场所,或者是老人打麻将的地方,好一点的或会是大人带小孩来领奖学金/奖励金的地方。OMG!

在会馆工作的人,以前好像是叫什么“做办”。现在没有叫这么老土的名字了。现在通常是叫执行秘书、助理等。

就是嘛,所以会馆的印象怎么该是老人打麻将的地方啊?

我要讲“古”了。

早期华人被卖猪仔到马来群岛,有人说他们都是来淘金的,这是非常不敬的说法(这世上有谁不是要赚钱求活的?!没有他们这些苦力,马来西亚哪有今天的经济规模?!)。当时的苦力/劳工们都是被殖民者骗来挖矿的,他们的一生可是充满血泪。

神庙、会馆和私塾(学校)就是当时华裔劳工的历史产物。华裔劳工来到陌生地方求生,无依无靠,一来到自然就是求神灵保佑,神庙当然就这样产生了,其中最本土化的神庙莫过于膜拜“拿督公”。

神庙是精神的寄托,那么会馆就是华裔劳工团结力量的象征,学校是之后才行办的。

当然,会馆的结构,我就不在此说明了。在华裔争取公民权的当时,会馆的确是当时的重要平台。会馆除了是当时华文教育的资金来源和后盾,更是争取政治权利一大机器。

至于后来,会馆怎么沦为打麻将或者是领取奖励金的地方,我就不多说明了。(老实说,马华公会也是会馆演变来的)

无论如何,许多会馆的确正在面对历史的淘汰。许多会馆(我不多作分类了)目前的确只沦为颁发奖励金的场所。如果有一天财务状况不佳,该会馆将会提早收档,而且你认为有多少受惠的孩子会回来会馆挑大旗?

会馆当今剩下的筹码,大概只有强化母语教育立场或者是回归政治而已。当然,联谊和学习是会馆吸纳新血的方法,但是会馆的立场不可缺。

好了,不多写了。好的会馆剩下不多,好的会馆领导人也有限。

福建会馆,雪隆福建会馆的确是个自我学习的好地方,同事也很好,董事理事会馆三机构也很好。如果不是我要提早升学或增加其他经验,我大概还会在会馆做办。(在此谢谢在会馆帮助过我、关照过我的人)

人是没有办法分身的,所以我还是要忍痛选择。最后,只要是想学东西的人都可以考虑到雪隆福建会馆去工作。

2 comments:

lkf said...

以前在会馆处理文书工作的叫座办。

Robert Lua Khang Wei said...

谢谢lk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