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赖康辉
最近,董总总务高铭良发表“华校校长可以由懂得中华文化及拥有华文资格的马来人担任”的言论,引起一些团体和政党的回响。有者认为马来人在华小担任校长等同于让华小变质。
让人惊讶的是魏家祥在其专栏(注)回应高铭良时指出,无论华小或国小,遴选校长的基本考量是人选的教育背景以及学术资格,而绝对不能以肤色作为考量。由于华小教学媒介语是华文,高职人选必须懂得中文及拥有学术资格,同时了解中华文化。
其 实,该类似问题早在我的大学求学时代就曾经发生过。当时,校园活动圈里就进行过以下的激烈辩论。当时,博大华裔生协会(现为博大华文学会)的会员大会上有 项修改组织名称和简章的议程。那时的主席郑立慷提出把博大华裔生协会(简称博大华协)的名称改为博大华文学会(简称博华),以便博华可以让对中华文化和中 文有兴趣的各族学生参与,而非把活动局限在华裔生的圈子里。
当时,此举激起了一些“华裔自我中心”色彩较浓的领袖的不满。主张容纳友族同胞 来举办中华文化和中文活动的派系(社会醒觉派系)提出所有语言和文化乃全人类的宝贵资产,并非专属任何的单一种族,因此校园活动应以兴趣为基础,而非以种 族作为活动基础。“华裔自我中心”的领袖们则坚决反对博大华协改名和修章,并进行反驳指出,华裔生不可分裂,必须大团结才能捍卫华裔生的权利;若博大华协 易名将导致会员籍开放,最终使到博大华协变质。
无可否认,博大华协的出现是由于当年的种族主义霸权横行,导致活动圈华裔生倍感团结在大雨伞 底下的必要性。这是大气候的使然,并非当时活动圈华裔生的错。若非拥有相当的独立思考,要不然难以破解霸权者的言论。然而烈火莫熄运动的出现打破了部分群 众和大专生的刻板印象。他们领悟到“种族主义”是霸权者的工具,而非人民与生俱来的思想。
当然,后来是社会醒觉派系的主张获得博华(前为华 协)基层的接受和拥护,大多数会员举手通过博大华协易名为博大华文学会(博华),并且通过“凡是对中华文化和中文有兴趣的博大生皆可参加博华”。此举乃博 大校园历史性的一刻,华裔生开始走出族群框架。目前博华已经拥有一些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非华裔友族学生。
魏家祥所提出的“遴选校长的基本考量是人选的教育背景及学术资格,绝对不能以肤色作为考量”是进步的论述。尽管如此,若魏要当上马华公会的改革先锋,只凭该论述是不够的。他必须身体力行,要果敢改革马华的党章。
魏氏最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要帮马华易名,开放马华党章,踏出第一步来打破以种族作为基础的思想。惟有走出历史性的第一步,修改党名和修改党员资格9.1条文(他是一名马来西亚华裔公民),马华才有出路,魏家祥则会成为一个有愿景的人物。
届时,马华的易名将逼使国阵各成员党开放门户,迈向多元开放。
注:〈去种族化看教育〉,星洲广场,2008.04.27,第4版。
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08/04/30/40.html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